欢迎光临~包头市朝聚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科普知识

科普知识

“三甲”名医科普|秋风起,眼睛 “干” 着急?

“明明没熬夜,眼睛却总像蒙了层砂纸,又干又涩还怕光”“一到秋冬季节就频繁揉眼睛,风一吹更是睁不开”…… 入秋之后,不少人开始被眼部不适困扰,很可能是秋季干眼症。为什么秋季会成为干眼的 “高发季”?

干眼症并非单纯的 “眼睛缺水”,而是由泪液分泌不足、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质量不佳,导致眼表润滑不足、屏障受损引发的眼部疾病。而秋季的气候与生活习惯,恰好踩中了干眼的 “雷区”。

图片

气候干燥:泪液 “蒸发速度” 翻倍

秋季最显著的特点是湿度骤降—— 夏季的湿润空气被干燥气流取代。我们的眼球表面,始终覆盖着一层 “泪膜”,它就像天然的 “保护膜”,既能润滑眼球,又能锁住水分。但在干燥环境中,泪膜的水分会加速蒸发,进而出现干涩、异物感、视物模糊等症状。

尤其户外风大时,气流会持续 “带走” 眼表水分,相当于给眼睛 “加速脱水”,干眼症状会更明显。

用眼习惯:“屏幕时间”+“眨眼减少” 双重暴击

入秋后,天气转凉,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,无论是工作、学习还是娱乐,对着电脑、手机的时间大幅增加 —— 这恰好是干眼的 “助推器”。

正常情况下,我们每分钟会眨眼 15-20 次,每次眨眼能将泪液均匀涂抹在眼表,维持泪膜稳定。但盯着屏幕时,注意力高度集中,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减少。

泪液 “分泌跟不上蒸发”,眼表长期处于 “缺水状态”,不仅会加重干涩,还可能损伤角膜上皮,出现畏光、刺痛等症状,严重时还会影响视力。

生理变化:泪液 “质量” 悄悄下降

秋季气温变化大,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,皮脂腺、睑板腺的分泌功能也会随之减弱。

睑板腺位于眼睑边缘,能分泌脂质,这些脂质是泪膜的 “保护层”—— 它能减少泪液蒸发,让泪膜更稳定。但睑板腺分泌减少,脂质层变薄,泪液蒸发速度会进一步加快,相当于给眼睛的 “锁水能力” 打了折扣。

此外,秋季过敏高发(如花粉、尘螨),过敏反应会刺激眼表,导致结膜充血、水肿,也会间接影响泪膜稳定性,诱发或加重干眼。


干眼症应分清病因

很多人认为干眼症只是眼睛缺水,其实并非如此。干眼症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:

水液缺乏型:泪腺分泌泪液过少(缺水)。

脂质异常型:睑板腺分泌的睑脂质或量异常,无法锁住水分(缺油)。

黏蛋白缺乏型:结膜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异常,泪膜不能很好地黏附在眼球表面。

泪液动力学异常型:佩戴隐形眼镜、眼睛长翼状胬肉等导致泪膜不能在眼表均匀涂布。

混合型: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因。

图片

如何缓解秋冬季干眼?

调节室内环境:室内放置加湿器,保持空气湿度在 40%-60%;让空调出风口不要直接对着脸部吹。

定时通风:每天定时开窗通风,让室外新鲜空气进入,改善室内空气质量,同时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。

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:使用手机、电脑等电子设备时,每隔 1 小时休息 10-15 分钟,休息时多眨眼(每分钟正常眨眼 10-20 次),让泪液均匀覆盖眼表。

补充水分和营养:多喝水,保持身体水分充足;多吃富含维生素 A、C、E 的蔬菜水果,如胡萝卜、蓝莓、菠菜等,有益于维护眼表健康。

适当热敷:每天可热敷眼睛 1-2 次,温度控制在 42℃左右,每次 15 分钟,有助于促进睑板腺分泌,改善泪膜质量。但如果眼部有红肿、瘙痒及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,需暂停热敷。

及时就医:若干眼症状持续不缓解,不要自行随意使用眼药水(不当使用可能加重症状),应及时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,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。


干眼症需 “对症治疗”

患上干眼症后,不能仅靠滴眼药水解决问题,因为泪膜三层结构中任何一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干眼,且类型多样,需精准分型诊疗:

病因治疗:如停戴隐形眼镜、停用不必要的药物、改善睡眠、控制过敏性结膜炎等。

药物治疗: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。

物理治疗:包括热敷、睑板腺按摩、睑缘清洁、强脉冲光治疗等。

若干眼症症状严重或长时间不缓解,建议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个性化规范诊疗。


内容参考: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,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. "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(2024 年)." 中华眼科杂志 60.12 (2024):968-976.
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