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~包头市朝聚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科普知识

科普知识

三甲名医科普|“蚊子” 常在眼前飞,该怎么办?

图片

图片
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阳光明媚的午后,望向窗外的天空,眼前突然飘过几只 “小蚊子”;或是在安静阅读时,眼角余光总能瞥见黑点、丝状物在晃动,可眨眨眼、揉一揉,它们又调皮地变换位置,始终挥之不去?这很可能是 “飞蚊症” 在作祟。

图片

什么是飞蚊症?


飞蚊症,医学上称为 “玻璃体混浊”,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现象。我们的眼球内有一个半透明的凝胶状物质,叫做玻璃体,它充满了眼球后部的空间,对视网膜起到支撑作用。当玻璃体发生变化,出现不透明的杂质或混浊物时,这些物质会投射到视网膜上,形成我们看到的黑点、丝状物、蜘蛛网或云雾状阴影,就像眼前有 “小蚊子” 在飞,因此得名“飞蚊症”。

这些 “小蚊子” 的特点很明显:它们通常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,在明亮的背景下(如白色墙壁、蓝天)会看得更清楚,而在昏暗环境中则可能消失不见。大多数时候,它们不会影响视力,也不会带来疼痛或其他不适,但却会让人感觉视线受到干扰,尤其在专注做事时,容易让人分心。

飞蚊症的常见成因


飞蚊症的成因主要与玻璃体的老化和变化有关,不同人群的成因也有所差异,主要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类。

生理性飞蚊症是最常见的类型,多与年龄增长相关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玻璃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,就像蛋清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混浊、黏稠一样,玻璃体也会从原本均匀的凝胶状态逐渐液化、浓缩,出现一些混浊的纤维条索或斑点,这些物质就是我们看到的 “飞蚊”。

除了年龄因素,年轻人也可能出现生理性飞蚊症。长期熬夜、过度用眼(如长时间盯着电脑、手机屏幕)、高度近视等,都可能导致玻璃体提前发生变化,从而出现飞蚊症状。

病理性飞蚊症则是由眼部疾病引起的,如视网膜裂孔、视网膜脱离、玻璃体出血、葡萄膜炎等。这些疾病会导致玻璃体混浊突然加重,“飞蚊” 数量急剧增多,还可能伴有闪光感、视力下降、视野缺损等症状。病理性飞蚊症需要及时治疗,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。


如何预防飞蚊症?


虽然飞蚊症的发生与年龄等因素有关,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飞蚊症的发生风险。

首先,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,注意用眼卫生,不要用手揉眼睛。其次,要保持规律的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。再次,要合理饮食,多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,少吃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此外,对于高度近视人群,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,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问题。


出现这些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!


如果眼前的 “飞蚊” 出现以下变化,可能是病理性飞蚊症的信号,应立即就医:

“飞蚊” 数量突然增多,短时间内明显加重;

伴有闪光感,即眼前出现闪电样的光芒;

视力突然下降,看东西模糊不清;

视野出现缺损,即看东西时某个方向出现黑影遮挡。


总之,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现象,大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,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。但如果出现了异常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科学应对眼前的 “小蚊子”,保护好我们的 “心灵窗户”。



内容出处和来源:

《眼科学(第 9 版)》,由杨培增、范先群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年出版。

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发布的《我国玻璃体混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(2020 年)》
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旗下 “健康中国” 平台发布的《眼睛里总有 “小飞虫”?小心飞蚊症找上门》等眼部健康科普文章。

医疗科普 仅供参考 不作为诊断依据

图片来源:摄图网、原创
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